帶金字旁的女孩名字 中新社8月9日電 (記者 劉舒凌)已有50余年歷史的老牌企業李長榮化工(簡稱榮化)7月下旬宣布知名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將收購其股份、預計年內下市。這件石化業歷來最大并購案至今余波蕩漾。 工商界有識者暗自心驚,石化業龍頭是否即將外遷?自臺股退市逐漸成為更多上市上柜公司發展的參考選項? 據介紹,榮化是全球產能最大的TPE(熱可塑性橡膠)生產商,其發展過程以善用并購手段聞名,轉投資卡塔爾等海外多地的子公司收益豐厚。4年前,高雄氣爆案(造成32人死亡、321人輕重傷)中,該公司作為責任方之一深受沖擊,所幸后續處理得到各方認可。 逐漸走爆案陰影之際,榮化這番宣布的重要消息卻是被并購:私募基金KKR以溢價率17.28%、總金額約新臺幣478億元,全面收購其流通股份。 財經界分析,KKR愿以較高價格收購,說明榮化近年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取得,如布局血液透析設備中的醫療材料等,為其中長期發展奠定基礎。 但啟動并購與股票退市并無必然邏輯關系。榮化借并購之機宣布退市,被認為是不再看好投資,決定向外尋找擴展版圖的途徑。 多年來,工業界屢次提出投資面臨“五缺六失”(即缺水、缺電、缺工、缺地、缺人才,以及失能、社會失序、機構失職、經濟失調、世代失落、失去總體目標)。作為重要工商團體,工業總會7月27日發表的《2018產業政策》直接表明,上述問題未獲解決。 涉及榮化所在的石化產業,尤其面臨空污總量、上游原料不足、環評程序冗長造成大型投資案停擺等多重困難。 榮化總經理劉文龍對外稱,把KKR找進來,是為借助對方經驗與人脈、在海外尋找優質并購目標,也有助產品向高附加價值發展。 財經界人士也認為,榮化這一步是不得已;不過,其選擇徑有可能成為更多上市上柜公司的參考選項。一旦龍頭企業不再加碼在臺投資,一大串中下游企業也將跟隨搬遷。 雖然KKR大中華區總裁楊文鈞聲明,榮化下市是為了,并沒有離開,完成后將擇期重新上市。但認為,榮化被收購后,有很大可能是赴海外或掛牌上市。 特別是在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工業富聯今年于A股上市后,包括聯電子公司和艦科技在內有近20家在臺上市上柜的臺企子公司,開展赴上市相關工作。 榮化作為制造業龍頭企業之一,洞見觀瞻,其后續作為會否掀起一陣下市下柜風潮?臺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”稱,榮化大部分產能放在,若未來要去或海外掛牌,屆時會就“產業調整及發展”角度在“經濟部”投審會充分表達意見。針對報道,該主管機關發布的新聞稿還特別強調“并無所稱臺股掀下市(柜)風潮之情事”。 臺擔憂的是,在國際投資機構或跨國公司眼中,市場目前仍積淀不少在國際市場上頗具競爭力的上市上柜企業,涉及精密工業、汽車零組件、紡織等若干領域。臺若不能解決投資存在的多種瓶頸,優質企業競相退市之風恐難以。
|